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一名普拉提教练,在我从事这个行业的10多年里,会遇到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疼痛问题,我也会尽我所能将普拉提的训练给到每个学员、客户,并从中观察他们在习练的全过程,并记录每个阶段所耗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客户可以快速达到想要的效果,而的客户,对自己习练并不满意。
于是,带着这样的困惑和期望,来参加了由高斯运动创始人裴海涛老师教授的临床课程,这17天的学习和临床实践,给了我强大的信心,如果自己可以把患者都处理的很好,那么对于亚健康人群来讲,更是信手拈来。
今天我将给大家分享我在这17天的学习中遇到的一个肩关节疼痛的案例,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老师斧正。
(视频来源网络,侵联删)
肩周炎,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可是,所有的疼痛都是肩周炎么?肩周炎又是什么意思的?
肩周炎又称为粘连性肩关节囊炎、肩关节周围炎、五十肩、肩凝症、冻结肩,是常见病、多发病。原因复杂,既有肩部原因又有肩外因素,一般认为是肩关节退行性改变、外伤、慢性劳损、内分泌紊乱、环境等密切相关。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左侧多于右侧,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主要临床表现是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压痛、怕冷,梳头试验阳性,肩部X线平片、MRI检查有助于诊断。其病理为肌肉和肌腱、滑囊以及关节囊发生慢性损伤和炎症。目前对肩周炎主要是保守治疗,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和物理治疗,同时进行关节功能练习,通过治疗绝大多数会改善或者恢复痊愈。
以上,是网络上对肩周炎的一个定义,有颈源性、神经性等等,今天我们讲解的案例,则是标准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患者。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肩峰下撞击,肩关节又是指的哪个关节呢?
让我们再次回顾之前所学:
小学二年级生物课上,我们学过,肩关节由三块骨构成,分别是:锁骨、肱骨、肩胛骨。其中被我们叫做肩关节的那个“关节”,则是由肱骨和肩胛骨构成的“盂肱关节”。
肩胛骨:为三角形扁骨,贴于胸廓后外面,在第2至第7肋骨之间。可分为两个面、三个缘和三个角。前侧面与胸廓构成“肩胛胸壁关节”,肩胛骨前侧面为一个大浅窝,称肩胛下窝,背侧面的横嵴称肩胛冈。上方、下方的浅窝,分别称为冈上窝和冈下窝。肩胛冈向外侧延伸的扁平突起,称为肩峰,并与锁骨外侧端相接,为“肩锁关节”。
肩胛骨在运动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律动,称为“肩肱节律”
“肩肱节律”这个词,也是我来到高斯后才接触到的,或许在各位老师眼中这已经是稀松平常的事,但对我而言则是开阔了视野,在这里只能说好饭不怕晚吧(ps:绝对不是因为我笨)。对于肩关节运动模式的调整,也是治疗肩膀疼痛的关键之一。
肩关节的解剖很明确的可以看得到各个肌肉、肌腱和韧带。在这里面,肩峰下的间隙,也就是肩峰与肱骨之间的距离,肩胛盂与肱骨之间的距离,就是我们调整的重点。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顾名思义,就是肩峰下出了一起车祸,其中,车祸受伤“人员”: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冈上肌肌腱、肩峰下滑囊则是主要的疼痛来源。
在处理疼痛时,裴老师给我们讲过,会遵循一个原则:RICE原则。
R:Rest,休息。很简单,就是说,受伤后就要停止运动,多休息。
I:Ice,冰敷。先用布包好冰块,然后敷在受伤的位置上,通过减缓、冷却流向受伤部位的血液,来减缓炎症,同时缓解患处的疼痛。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冰敷的时间不能太长,冰敷20分钟后,就要停止,等体温恢复到正常后,再进行第二次冰敷,如此反复。
C:Compression,加压包扎。这个应该比较常见,通过加压包扎,压迫血管止血,能有效减少患部出血。正常包扎可以保持几天。
E:Elivation,抬高患肢。将受伤的部位抬高,能有效消除肿胀。
下面我们通过实际案例,来跟大家分享。
主诉及问诊
患者王女士,今年66岁,自述因车祸后住院,右肩疼痛12天了,从车祸当天起,就遵医嘱做冰敷,但是关节活动还是受限,轻微一抬手就疼。
评估
撞击实验(+)
肱二肌长头肌腱弹拨(+)
冈上肌检测(+)
拿破仑实验(+)
肩屈(+)
肩伸(+)
肩外展(+)
肩内收(+)
影像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
冈上肌肌腱撕裂
关节囊内积液
诊断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
冈上肌肌腱撕裂
肩峰下滑囊炎
肩胛下肌损伤
盂肱关节半脱位
胸锁关节半脱位
运动康复方案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松解(桡骨粗隆)
肩胛下肌松解
胸锁关节松动
锁骨向后转动
盂肱关节松动
肱骨向下松动
冈上肌离心训练
(桡骨粗隆松解)
(盂肱关节松动)
(盂肱关节松动)
(冈上肌离心训练)
(锁骨向后转动)
预后
第二次调整后:疼痛减轻8成左右
第六次调整后:已无明显疼痛,关节活动恢复正常
并不是所有的肩关节疼痛,都那么难搞。
在来到高斯之前,我觉得肩膀痛是一个世纪难题,难搞,又不见效。很多的患者也有同样的想法,所以就以为忍一忍,自己活动活动就慢慢好了,殊不知这样却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若是疼痛刚发生没多久,按照我们评估出来的问题去处理,去遵循RICE原则,那么治疗周期将会非常的短。往往那些难以治愈的病症,都是越拖越久造成的,并且这个时候的治疗效果也不如早期治疗的效果明显。
疼痛的发展规律决定了我们的治疗周期,预防大于治疗,才是我们作为一名“大健康”背景下健身教练应该给每个人做到的!
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不只是在专业技术方面的提升,更是心灵和认知层面一次质的飞跃。我把这门课程推荐给每一名健康工作者,愿你有所收获,有所进步,也有所期待!
未来可期,不要在犹豫,就是现在,把握每一次进步!
文章指导老师
Teachingassistant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