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院区
有时幼儿在行走时,大人牵拉孩子的小胳膊时稍微一用力,孩子一转眼就从兴高采烈变成哭闹不安,之后还会发生拒绝移动肘部、不能抬高或取物、不能做屈伸活动等现象。但孩子桡骨头处虽有压痛,却没有明显的肿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儿童“掉胳膊”,医学上叫做牵拉肘即桡骨小头半脱位。什么是牵拉肘
牵拉肘是婴幼儿的一种常见损伤,好发于5岁以下小儿,多由于手腕和前臂被牵拉致使肘关节处的桡骨小头半脱位,故又称为牵拉肘,中医称为半脱臼。桡骨小头位于肘关节外侧,是构成关节的一部分,由一条“围脖”一样的环状韧带包绕,由于幼儿期桡骨头发育尚未健全,环状韧带相对松弛,不能确实稳定桡骨头,当肘关节处于伸展、前臂旋前位,手腕或前臂突然受到纵向牵拉,桡骨头即可自环状韧带内向下脱出,而使环状韧带近侧边缘滑向关节间隙并嵌入其中,阻碍了关节正常活动。本病多为间接暴力所致,如:用双手牵拉幼儿腕部走路中跌倒;穿衣服时由袖口牵拉幼儿腕部;在床上翻滚时,身体将上肢压在身下,迫使肘关节过伸等外力造成。受伤后不愿上抬患肢,前臂不能旋后。肘关节处于伸展,前臂旋前下垂位。肘关节无肿胀,畸形,但桡骨小头处有明显压痛。X线片无异常。桡骨小头半脱位一般见于3到5岁的儿童,我们以右手的桡骨小头半脱位为例来讲解一下手法复位的方法。患儿取坐位术者面对患儿坐立,然后操作者以右手握住患儿右手的腕部,保持肘关节屈曲90度的状态,然后术者以左手触摸患儿右上肢的肱骨外上髁的体表标志,触摸到肱骨外上髁以后,向下移动一指的距离,即为桡骨小头的位置。保持患儿右肘部在屈曲90度的位置,术者以左手的拇指,在桡骨头的上方向下轻轻用力按压,右手握住患儿的腕部,进行前臂轻柔的旋前和旋后的动作,反复几次以后,可能会感到肘部桡骨小头的弹响,同时鼓励患儿主动活动肘部,发现活动受限改善,这就提示桡骨小头半脱位手法复位成功。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的预防:
①平时牵拉(提)小儿手部时,应同时牵拉衣袖。②防止跌仆,跌扑拉起小儿是,应拉小儿的上臂。③成人与小儿嘻闹时应注意方法,不能单牵(提)手。④若出现上述表现,家长可自行复位,医院就诊。⑤避免反复脱位,形成习惯性。⑥穿衣服时,应避免手部旋前位牵拉,应和衣袖同时拉扯。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