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肱骨髁上突
肱骨髁上突,也称肱骨下端钩状突或滑车上突,还有上髁突、肱骨第三髁等名称,首先由Struthers于年叙述,是一种典型的先天性正常变异,多位于肱骨下段距内上髁5-7cm前内侧,骨干与干骺端交界处,多呈钩状,基底部较宽,尖部较细,钩突方向朝向远端指向内上髁,末端呈鸟嘴样结构向内弯,是攀登型哺乳动物中的原始残留现象,大约占正常肢体的1%。二,肱骨髁上突的成因及其特点肱骨髁上突属于先天性的正常变异,可能为返祖性骨性结构,因为猴子和其它哺乳动物都有类似结构此变异。
其位于肱骨下段之前面,内侧居多,于内上髁之关节面上约5.0-7.0cm处,一般长约0.2-2.0cm,尖端常呈弯钩指向关节。该突起与其下方的内上髁多有纤维相连,肱动脉与正中神经由此通过,并成为旋前圆肌的异常止点。
在组织学上多为成熟骨质组成,有些区域由不规则骨小梁交织排列,间有血管纤维组织。髁上突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有纤维性或纤维骨性韧带与肱骨内上髁相连,称为Struthers韧带。为旋前圆肌提供了一个额外的起点,韧带骨化后,可形成髁上孔。
三,肱骨髁上突的临床症状及检查诊断肱骨髁上突单侧多见,多数为右侧,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多无症状,只是在肱骨外伤或触及肱骨肿物时作X线或CT检查才发现。但是肱动脉及正中神经经此通过,髁上突变异显著或外伤时,可产生压迫症状。这是由于肱骨髁上突与肱动脉、正中神经的解剖关系密切,血管神经分叉正好骑跨在髁上突上缘,并沿着它的两侧下行,当该处受到创伤时,而使髁上突与肱骨内上髁之间韧带水肿或周围软组织水肿导致正中神经受挤压所致。表现为该侧正中神经支配区疼痛、感觉异常、触觉减退,对掌无力及肌萎缩等。具体为食指、中指、环指麻木、疼痛等症状。
髁上突也可发生外伤性撕脱骨折。
辅助检查上,影像学检查,特别是X片检查,是诊断肱骨髁上突的重要手段。其X线表现很有特征性,所以本病诊断主要靠摄取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
本病X片检查的的具体表现主要是:(1)发生部位:位于肱骨前面内上髁上方约4~5cm处;本病需要与软骨源性骨软骨瘤(外生骨疣)相鉴别,其特征是多位于关节周围,有蒂的骨软骨瘤,常背向关节生长,且基底部较宽,而肱骨髁上突单纯性局部骨质突起,呈丘状或锥状。宿主骨的皮质与骨软骨瘤的皮质相融合而无中断,病变的松质骨部分与宿主骨骨干的髓腔是连续的,CT扫描可肯定病灶的松质骨与宿主骨松质骨相延续。在组织学上,骨软骨瘤的软骨帽是由类似于生长板的透明软骨组成,与肱骨髁上突比较容易鉴别。
四,肱骨髁上突的的治疗对于本病无症状的患者,一般不建议干预,更不必进行常规的骨突切除。
当有神经血管压迫症状时,应考虑以伤科手法松解上臂(主要为肱骨髁上突周边的肱肌,肱桡肌,肱二头肌)肌肉,肌腱及韧带,以缓解,消除症状,如效果不明显,则应考虑进行手术凿除骨突、Struthers韧带及其周围骨膜,解除神经受压症状,以防日后复发。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关于身体损伤的更多问题,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