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解剖
肱骨干是上肢长管状骨,指自胸大肌止点到肱骨髁上部分。肱骨体中部的外侧面有一粗糙骨面,为三角肌粗隆;后面有一条由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桡神经紧沿此沟经过。肱骨下端前后稍扁,有两个关节面,内侧的呈滑车状,称肱骨滑车;外侧的呈圆形突起称肱骨小头。下端的内、外侧各有一突起,分别称为内上髁和外上髁。内上髁后面的浅沟称尺神经沟,尺神经由此通过。
2损伤机制
肱骨干骨折可由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或旋转暴力造成。直接暴力是造成年轻患者肱骨干骨折常见原因,如机动车交通事故、外力打击、机械挤压伤、火器伤等,多发生于中1/3处,骨折呈横形或粉碎骨折。间接暴力多见于老年人,摔倒时手或肘部着地,暴力经前臂、肘部传达到肱骨即发生斜行骨折或螺旋形骨折,常发生于中下1/3处。旋转暴力如投掷标枪、手榴弹或掰腕扭转前臂时多引起旋转形骨折,典型损伤为投掷时前臂及肱骨远端向前及内旋,而肩部及肱骨近端未能前旋,不协调应力作用于肱骨中段,导致投掷的扭转螺旋骨折。
Klenerman等人的试验证实:单纯压力可致肱骨远或近段骨折;折弯力可产生横形骨折;扭转应力可致螺旋形骨折;弯曲力和扭转力的复合作用通常可发生斜形骨折,常伴有蝶形骨块。
3骨折分型
目前没有一种肱骨干骨折的分型方法被广泛地认同。许多因素对于肱骨干骨折的分型都相当重要。如受伤机制(高能量损伤、低能量损伤、枪弹伤);骨折部位(上1/3,中1/3,下1/3);骨折线是否达到关节;软组织损伤情况;是否伴有神经血管损伤;根据肱骨的骨质情况可分为骨质正常、骨质疏松与病理骨折等。
A0/ASIF由于其标准化的分型方法现为通用。AO/ASIF对于肱骨干骨折分类是按照骨折的粉碎程度进行分类,A型为简单的横形、斜形、螺旋形骨折,B型为有蝶形骨块,C型为粉碎骨折。
、
4治疗原则
按着AO分型对于B1、B2、B3,C1、C2、C3型骨折,为获得骨折良好对位,通常均需采用切开复位,直视下将骨折对位及内固定。
但对于A1、A2、A3型,借用闭合复位,经皮穿入髓内钉内固定,是一项值得推荐的治疗手段。对骨折断端移位不大,复位后骨折断端嵌插的骨折,还可复位后用木夹板或石膏外固定。非切开复位的治疗由于不损伤骨断端血运及软组织,骨折可获得早期愈合,并减少切开复位并发症的发生。
5闭合复位步骤
1.纠正骨折远近段重叠移位
选用臂丛神经阻滞或全麻。患者仰卧于床,首先纠正骨折重叠移位,助手用牵引带经腋后向头部方向牵引,另一助手将患肢肘部屈曲握住骨折远段,向肘部方向牵拉,牵引力逐渐加强,注意避免因用力过大而造成过度牵引。
2.纠正骨折远近段旋转移位
首先,术者可参照肩肱关节正位X线片,以了解骨折断端旋转移位的程度。
根据X线正位片表现:
(1)旋后位:肱骨头中心朝向着肩盂关节中心,此时肱骨颈显示最全、最长
(2)中立位:肱骨头中心指向肩盂关节后缘
(3)旋前位:肱骨头中心指向肩盂后方,此时肱骨颈显示最短
如何纠正骨折远段旋转移位?
如肩肱关节X线片显示为旋后位,则表示肱骨近段处于旋后位,此时需将患肢肘部放置于旋后位(即将患肢肱骨内外髁连线与患者身体冠状面相平行),如此,即可纠正骨折远段旋后移位。
如肩肱关节X线片显示为中立位,则需将患肢肘部相应地置于中立位(即两髁连线与患者肢体成45°)。
如肩肱关节X线片显示为旋前位,则需将患肢肘部相应地置于旋前位(即两髁连线与患者身体冠状面成90°)。
上述步骤可首先纠正肱骨干远近段旋转移位。
3.纠正骨折侧方移位
术者双拇指推挤骨折远段,其余手指向反方向用力拉拢。
4.纠正骨折前后移位
侧方移位纠正后,在保持牵引下,纠正骨折断端前后移位(此时,牵引力可配合加大),首先将骨折断端搭接上,然后轻轻地前后摆动,以加强骨折断端的嵌插。
6木夹板外固定
对于AO分型中(A1、A2、A3型)骨折断面大(如斜形骨折)、复位后稳定的青少年肱骨干骨折或老年患者拒绝接受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复位后可用木夹板固定,借助布带捆绑和纸垫三点挤压力,维持骨折复位后稳定。但要注意术后需要定期复查,如有再移位,须及时纠正。
1.患者夹板固定外形图(图4.8)
2.骨折复位后,夹板纸垫安放示意图(图4-9)
3.骨折复位前、后X线片(图4-10)
7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
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理想方法,尤其适用于AI、A2、A3型。麻醉下,常规消*铺巾,首先由肱骨上端经皮穿入1枚导针,进入近骨折近段的髓腔内,向下推入到接近骨折断端(图4-11~图4-13)。经闭合复位c形型机臂证明骨折对位良好后,再将导针穿入骨折远段,随后再将髓内钉沿导针打入,达到骨折内固定要求。
对于儿童患者也可用闭合复位弹性钉固定(图4-14、图4-15)。
来源
骨今中外
编辑
李静
我们尊重原创,如有问题,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