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脱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阳光新老滑手交替启示录滑手心事介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炎专业医院 http://m.39.net/pf/a_8833134.html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浏览更多滑板资讯

这次#滑手心事介#请来一位重量级嘉宾,被广大滑手叫做腰王,想必很多人听到这个称号就大概知道他是谁了,没错,我们再次邀请到了我们scc滑板俱乐部的赞助滑手——阳光老师!

阳光老师经常做客我们scc的采访环节,自从上次采访完已经过去了2年时间,很多答案都可能发生了改变,加之第一次采访前后,这是一场跨度4年的采访,期间我们聊了很多内容,本期内容涉及要素过多,甚至一度从风格上谈到喜欢的滑手,在不断的跑题中,我们完成了这一次的采访。

作为栏目的内核,我想应该要脱离掉滑板,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来和阳光老师聊聊这几年的变化。

名字:阳光

年龄:25

板龄:9

脚位:Regular

最擅长动作:Manual

喜欢的滑手:MikeMo

职业:音乐教师

常住地:广西北海

赞助:SCC滑板店

QA

Q:SCC滑板俱乐部

A:阳光

Q:阳光老师第三次做客scc的访谈节目了,第一次是刚拿到赞助,第二次是发布了自己的个人滑板短片,对比与前几次采访,现在感受怎么样?

A:现在的心情跟以前差不多,每一次都有新鲜感。

Q:其实每一次采访前后,会不会是你滑板生涯中的不同节点?比如说这个阶段,会不会发生了特别多的变化?

A:对,确实是另外一个节点,我所指的新鲜感就源自于此。不过相较于上次采访,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太多了,有些事是正面的,但也有不少负面的。正面的是学会了很多新招,负面的是我肩膀又双叒叕脱臼了。

Q:我们最津津乐道来自广工的第一个滑板宣传片,然后今年又出了一个,和上一次拍视频的时候,你觉得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A:第二次拍比第一次累,第一次其实把我绝大部分的动作都给拍完了,第二次拍我就在想怎么跟朋友拍出新意来,结果就是到处找地形,好多招都没拍成,甚至不少动作没以前干净利索,有些时候确实是不太敢摔了,摔一跤的成本比以前高了很多。

那应该是国内近几年最好的滑板片了,配乐和画面都做的很好。

还是得感谢当年宇毅的拍摄,他的拍摄能力真的强,

Q:我有看你经常说伤病很多,会对滑板影响大吗?

A:这次脱臼得比较严重,确实影响到了我近期滑板的状态,我过去痛风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解决,但习惯性脱臼显然不是简单调整、修养能解决的问题。要说膝盖,我现在护膝都佩戴惯了,只要运动都戴,目前膝盖这点伤病勉强能接受。

主要还是肩膀的伤问题比较大,估计要等到明年初才能恢复状态,现在日常滑板都很小心,动作没以前那么大开大合。

Q:你之前滑板一年的时候就经历了一场大伤,你有想过后悔这样的话吗?

A:脑子里还真没任何放弃的念头,滑板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对我来说,闲暇时出门陪朋友滑一滑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这感觉似乎有点像吃辣椒,偶尔辣得胃疼,但下次依旧想吃。

Q:2年过去了,所以现在是回到北海了吗,这个决定对于你的滑板或者生活有很大的改变吗?

A:因为家庭原因回北海了,对我滑板倒是没太多影响,北海这边出行时间成本非常低,反而减少了很多烦恼,我对广州唯一不好的回忆就剩交通了。

Q:关于滑板现在和过去,是不是有很多东西都在悄然的在改变了?比如对于滑板的态度。

A:谈到改变,我身边的滑手确实换了好几波,现在年轻一批给我的感觉很不一样,虽然同样富有朝气,但群体上总给我感觉很"零散"。我其实很难准确的描述我身边老一批滑手和新生代滑手的区别。

简单点说,感觉和我同一批的滑手,目标都很统一,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技术更加全面,ollie能跳得更高、能学会更多的平地招、下台阶能更稳、跐杆子更顺畅,但现在我见到许多年轻滑手执着于短期目标,比如两天内做出大乱,然后拍个视频发平台,接着就不练了,紧接着又是拍下一个动作,我不清楚是不是短视频时代影响到了他们,我和老朋友聊过,我们都表示很不理解。

在过去,滑手更多的是花几个月甚至小半年练稳一个动作,然后去稳稳拍一条line,或者挑战某个大地形。这些在我眼里是很大的变化,或许也只是我跟不上时代而已。

?

Q:比起以前的滑手,现在滑板普及度急剧上升的情况下,风格滑手会不会越来越多?

A:不一定,现在很多滑手不看滑板长片,而且不认识几位Pro,更谈不上模仿谁的风格,现在人们似乎更加关心自己穿得够不够帅、装备够不够个性,而不是自己的动作够不够稳,走线够不够流畅,但随着滑手基数上升,风格与实力兼备的滑手肯定会越来越多。

Q:你的风格看起来比较的干净利落,这种滑板的风格是你刻意去训练的吗?

A:训练谈不上,但在过去,我会和朋友一起互相做类似游戏的练习,比如skate同一个动作,或者打*谁先练稳某个招。

不过我的风格一直是模仿MikeMo和ChrisJoslin,我非常喜欢这类动作大开大合的滑手,我不管别人追求落地蹲得多浅,看起来有多轻松,我就是喜欢大开大合的做招,享受那种扎扎实实落地的感觉。而且我真的很喜欢这两位滑手,无论是他们的风格,还是他们的生活态度。

ChrisJoslin我之前有做过人物介绍,他敢拼这件事给人印象特别深刻。

Joslin不能用单纯敢拼去概括,他当初给EtniesJoslin一代拍摄的宣传视频里出现了大量的反脚grind、slide,走线无比流畅,同时他还拿过一届BATB冠*,这都足以证明他能力的全面。

Q:你一直都被叫做腰王,做manual的时候,是怎么做到的把握那么久的重心的?

A:其实Manual考验的是身体协调性,不仅仅是腰,非要说的话,两分钟以上的manual,给我的感觉更多是肩膀累,隔天后背也会无比的酸疼。

Q:你最近也有去健身,我想知道滑板和健身的关系大不大?

A:不好说,因为我打球的球龄比板龄长,我小时候在业余体校学羽毛球,算到现在有十几年了。非要说的话,我学球打下的基础对我滑板影响更大。

有专门去练什么部位吗?

我健身不是练形体,专项训练居多,确实大多数内容是针对羽毛球和滑板。比如核心肌群、后背肌群、腘绳肌一类的,主要还是练体能和爆发力。我体重从18年开始就维持在68-70kg,大部分重量在腿上,说到这里,似乎打球、滑板、健身对我而言是互补关系,因为我清楚记得我高中体检的时候才49kg

阳光的练习动作

Q:你是怎么做到每周滑板,健身,还有打球的,你一周的时间安排是怎么样的?

A:目前基本上每周滑板两次、健身两次,打球三次,除了周末,我每天六点多起床洗漱去学校,吃早饭、一般8点通常开始排练节目,有课就上课,没课就备课,设计课件,最后给合唱团带排练、给学生排节目,平均每晚6点半放学下班回家。我从不会让自己闲下来,每天都塞得很满,闲下来我会很无聊。

Q:你如何去平衡工作还有滑板,甚至家庭,还有一大堆的兴趣爱好的?

A:我觉得现在平衡得挺好,但做教师真的太累了,我知道在很多人眼里教师是份"清闲"的工作,但我认真算过,我们一年下来工作日平均每天9个小时肯定是有的,而且很多"义务加班"没有加班费,寒暑假也没大家想象得那么清闲,何况大部分学校假期只有基础工资,那点钱真的只是刚刚好养家糊口。

家庭和生活上呢?

其实我舍弃了很多陪伴我家人、爱人的时间,但我爱人一直都很理解我的工作和兴趣爱好,一直都支持着我,家里老人目前身体状态也不错,我觉得很幸福。

之前一直有人问我怎么在工作之余塞进那么多内容,我一开始也想不明白,后来仔细一想,我不沉迷游戏、不抽烟不喝酒,对短视频平台不感冒,生活里没有能让我感觉会后悔的事情。

阳光的另一个爱好-打羽毛球

Q:现在的生活也算实现了两年前你所说的,喜欢安稳的性格,现在算是安定下来了吧?

A:哈哈,表面上安稳,但不代表没有追求。

Q:你现在的追求是什么?

A:我的目标是这两年内再拍一部滑板短片,长期目标是做北海当地最好的音乐教师,羽毛球方面,找机会多打打本地的比赛,积极训练,不断提升自己,还有年底再创作一首曲子。

我以为你会继续做短视频。

平日里真的没啥心思,短视频似乎真的不在我的兴趣点上,我还是喜欢那种和朋友一起,花上几个月到处跑地形拍素材凑长片的感觉。

这就是你天天忘记视频平台密码的原因吗?

原谅我能力不足,主要是脑子里没啥创意,也真的对短视频不太感冒。

Q:对于现在的新时代的滑手,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A:我想讲一个故事,我身边的:我读高中那会,VANS还没流行,我穿烂了几双Lakai,一时间不懂下一双该买什么,我朋友推荐我穿VANS,于是我就买了双VANSOldSkool,当天就带着滑板穿着鞋去学校上课。

我座位斜对角一位女生,见到我鞋子有一道"杠",吐槽说我的鞋真丑,没见过这样的鞋。我说这是滑板鞋,这牌子在国外挺出名的,然后我就在同学充满异样的眼光中渡过了半个学期。

第二个学期开学,我突然发现,几乎整个校园都在穿VANS,人脚一双OldSkool,而且之前吐槽我鞋子"丑"的女生也上脚了一双,我问她怎么也穿VANS,不是觉得丑么?结果她回答:"哎呀,这鞋其实看久了挺个性的啦。"

后来我才知道,那时候韩国有个组合还是明星啥的穿VANS,把OldSkool带火了。让我十分不解,不少人追求所谓的"个性",那这些“个性”的东西真的是自己喜欢的么?而且既然是个性,那为什么如今仍会有人排斥那些特立独行的滑手?严格来讲,那些大众眼里的“另类”才是真正的风格和个性吧?

Q:你现在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学生里也有玩滑板的,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A:滑板可以是自己的爱好,但我觉得不能是唯一的爱好,其实你认真了解的话,很多PRO有自己另外的兴趣爱好,ChazOrtiz说自己除了滑板就是打篮球;已故的DylanRieder说滑板只是他的工作,他更喜欢打乒乓球;Koston沉迷高尔夫,Janoski喜欢艺术创作。

我觉得所有事情都一样,兴趣、爱好一定要多样,要互补,遇到挫折时才有空间去调整。如果人仅有一个爱好,一个为之骄傲的长处,那今后很容易陷入诸如自负等负面情绪。作为普通滑手,滑板可以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我们的生活不能只有滑板。

阳光老师最后一下子拔高了整个采访的内涵与质量,#滑手心事介#本就在于揭露每一个大众熟知的滑手内心,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给其他读者一些启示。

阳光老师已经是一个板龄9年的老OG了,我们聊起过去与未来,试图从滑板的职业生涯辐射至生活中,滑板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哪怕是再怎么样的滑手,随着新时代日益变迁也会无法适应,这也是很多老滑手所面临的一个大难题,对于年轻滑手的一个挑战。

我们见过很多为了滑板而谋生的人,也有对于滑板执着不已的滑手,他们俨然将滑板看作上帝的产物,命运中唯一的一道光,借着与阳光老师采访说的最后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如果人只有一个爱好,一个为之骄傲的特长,那今后很容易陷入诸如自负等负面情绪。滑板可以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我们的生活不能只有滑板。

如果你对#滑手心事介#介绍的滑手感兴趣,不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