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脱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儿童的姿势 [复制链接]

1#

儿童的姿势

良好的姿势不仅关系到身体形态,也是人体健康的一部分。从理论上来说,姿势的教育和学习应该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需要进行额外的训练。

影响儿童姿势的因素

01

营养因素

身体结构和功能的良好发育与足够的营养摄入和吸收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骨骼和肌肉系统,营养物质对其影响效果显著。如佝偻病是造成儿童骨骼严重畸形的疾病,其罪魁祸首是维生素D缺乏。

02

缺陷、疾病和残疾

某些身体缺陷、疾病和残疾与姿势问题相关联,依据姿势的重要性大致分为三类人群:

第一类人群,姿势方面的问题尚不明显,身体缺陷可能表现在视觉方面、听觉方面、骨骼方面(马蹄足或髋关节脱位),神经肌肉方面(如臂丛神经损伤)或者肌肉方面(如斜颈)。

第二类人群,是本身存在致残的可能性,以脊柱的关节问题为例,如强直性脊柱炎,如果在脊柱逐渐融合的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功能排列,那么之后不会出现明显的残疾。但如果对姿势问题采取不管不问的处理方法,导致较为严重的畸形。

第三类人群,是指损伤或疾病导致身体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永久性残疾。如下肢截肢人群,不可避免地需要将额外负重分担在残存的负重关节,正确的姿势排列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静态姿势和运动过程中的机械应力,从而保护组织不受损伤。

03

环境因素

在日常活动中,应该使环境因素成为良好姿势的有利条件。例如生活中常见的椅子、桌子和床,就是坐姿或卧姿的环境因素。以坐姿为例:儿童以舒适、良好的姿势坐好之后与肘关节平齐的位置。桌子和身体的距离越近越好,因为距离身体近,胳膊可以直接放在上面不需要身体前倾或坐得太靠前。

04

发育因素

一般来说,刚出生后身体迅速生长,之后逐渐减慢。例如骨骼的生长。儿童在8~10岁,与姿势相关的优势侧模式会逐渐显现。脊柱可能会出现向髋关节较低侧屈曲的现象,也会发生髋关节较高侧的肩部出现代偿性下沉。

图A是一名10岁儿童,拥有良好的姿势,这个姿势更像是正常成年人的姿势而非年龄较小的儿童,脊柱的曲度几乎正常,肩胛骨没有异常突起。年龄较小的儿童有一个特点,就是腹部突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腰围会相对减小,在10~12岁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腹部不再突出

图B是9岁左右儿童的姿势

图C是一名姿势严重错误的11岁儿童,具体表现为:头前伸,驼背,脊柱曲度改变,骨盆前倾,膝过伸

05

足部

婴幼儿刚开始站立和行走时,双足一般是平的,骨骼正处于发育成型阶段,足弓尚未发育完全。随着骨的发育,足弓逐渐形成。有些儿童的足纵弓发育异常称静态扁平足。足部排列良好,没有外八字足或内八字足,也没有出现足底应力症状。这种情况说明异常足弓的矫正途径并不在足弓本身。

06

膝关节

膝过伸是一种常见的错误姿势,是由于缺乏稳定韧带组织的支持。随着儿童生长韧带变紧,膝过伸的现象会随之消失。

膝外翻在儿童中较为常见,而且首先在孩子站立的初期被发现。有些膝外翻的儿童在站立位时,一侧膝关节轻微屈曲,而另一侧膝关节则略微过伸。这种站姿下,两侧膝盖会形成重叠,从而使双脚并拢。

膝内翻也是膝关节排列异常的一种,表现为站立位双脚并拢时,两侧膝关节内侧不能合拢在一起。造成膝内翻的原因可能是姿势性异常或结构性偏差。姿势性膝内翻与膝关节过度伸展和髋关节内旋有关。

图A展示的是一名18个月大儿童的姿势。髋关节屈曲及宽间距站立表明这个年龄段平衡功能尚不稳定。虽然从图片中看得不是很明显,但图片中的孩子有轻度膝外翻(膝内翻的姿势会在6岁左右逐渐消失,在不接受纠正训练的情况下,图中孩子也会拥有良好的下肢排列)。足弓的发育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十分有益

图B展示的是个姿势非常正确的7岁儿童

图C展示的是一个有着不良姿势的6岁儿童。具体表现为:头前伸、弓背、含胸,有摇摆背的倾向。侧面观,还可看出其肩胛甲骨明显凸起

图D展示的是一个脊柱生理曲度显著异常的8岁儿童。其需要矫形性束缚带支撑背部和腹部,以便使脊柱位于正确的排列上

07

颈部和躯干

从婴幼儿时期开始,躯干和颈部前群和后群肌肉力量的不平衡状态便已存在。腹部突出是婴幼儿特有的特征。大多数情况下,腹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化,但是在10~12岁会出现显著性变化,由于腰围相对变小,腹部也就不再突出。

一般来说,儿童及年轻成人都能够用于指尖碰到脚趾。但也有一些ll~14岁的青少年无法完成这个动作,且没有肌肉或关节僵硬的情况。究其原因,与这个年龄段青少年躯干和下肢的比例与其他年龄段不同有关。下面5副图分别代表了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及儿童进行此项测试时的基本状况:

图A,1~3岁;图B,4~7岁;图C,8~10岁;

图D,11~14岁;图E,15岁及以上

指尖触碰脚趾测试的标准动作为:坐位,双腿伸直,然后用指尖尽力触碰足趾,但这个动作在不同年龄段的人身上呈现出有趣且明显的多样化。

图中一名6岁女童很轻松地用手指触碰到了脚趾,且呈现出较好的背部曲线和正常的腘绳肌长度

图中是一位12岁的女童,该年龄青少年的典型特征是指尖不能触碰到脚趾。有时下肢长度是指尖能否触碰到脚趾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本案例显示的是由于存在此年龄的轻度腘绳肌缩短。

本文相关素材来源:《肌肉测试与功能:姿势与疼痛》,如需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