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能治好 http://www.bdfyy999.com/良肢位摆放是早期抗痉挛的重要措施之一,这种良肢位(又称抗痉挛体位)能够使偏瘫后的关节相对稳固,可以有效预防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同时也是预防以后出现病理性运动模式的方法之一。随着脑血管疾病的高发,越来越多的患者出现半侧肢体功能障碍,也就是偏瘫。良肢位摆放常见于脑卒中急性期(软瘫期),通常指发病2周时间内,这一时期应以抢救为主,尽早开展康复治疗,可以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为恢复期顺利进行康复治疗打下基础。良肢位摆放又称抗痉挛体位,它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
具体方法如下
▼
▲图中黑色绑带为患侧
●肢体放置于抗痉挛体位,每2小时变换1次体位。
●健侧卧位,患者选择一个最舒适的体位,患肩前伸,肘、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胸前的枕上,上方向头顶方向上举约°,患腿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的另一支撑枕上,髋关节自然屈曲,足不要内翻。
●仰卧位,患者仰卧躺下,头下垫枕头,将上肢伸直,在两侧肩下和肘部放置软垫,防止关节脱位。可于膝盖、臀部下方垫放枕头,使下肢抬高,防止髋关节外旋。
●患侧卧位,使患肩前伸,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前臂外旋,指关节伸展。患侧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的支撑位枕上。该体位可以增加患侧感觉输入,牵拉整个偏瘫侧肢体,有助于防治痉挛。
●翻身时,要避免拖、拉、拽等动作,在躯干转向一侧的同时,家属可以将双手分别放于患者的肩和臀部,帮助患者向健侧或患侧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