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颈椎右前斜位摄影,观察的是右侧椎间孔(必考题型)
2、跟骨侧位叙述是被检侧足部外踝紧贴暗盒并置于胶片中心、距骨下关节面呈切线位显示,关节间隙清晰显示、照片显示包括踝关节、跟骨纹理显示清晰
3、心脏摄影,采用的呼吸方式为平静呼吸屏气
4、正确选择乳突梅氏位的摄影角度,应是双45°
5、椎弓峡部断裂,正确的摄影体位是腰椎双斜位
6、骶骨前后位摄影的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5°,尾骨向足侧倾斜。
7、骨盆摄影的叙述是常用于外伤及骨质破坏的检查;应完全包括骨盆诸骨;双下肢伸直并内旋,两趾并拢,足跟分开;成人摄片都需要使用滤线器
8、骨骼摄影距离最佳选择是cm
9、手正位片,拇指显示为斜位影像
10、腕关节摄影影像显示是照片包括尺桡骨远端及掌骨近端、掌腕关节间隙显示清晰、骨纹理清晰可见、周围软组织可见
11、腕关节正位摄影是多用于外伤检查、可用于观察小儿发育情况、手呈半握拳状掌面向下、桡腕关节面清晰
12、肘关节侧位摄影,叙述是肘关节弯曲呈90°角、尺侧靠近台面、中心线对准肱骨外上髁、肩部与肘部平齐
13、腹部摄影的呼吸方式为深呼气后屏气
14、腹部前后位摄影,影像中不可清晰显示的是子宫
15、肾区前后位摄影,中心线经剑突与脐连线中点
16、第3~7颈椎前后位摄影时,中心线应向头侧倾斜10°
17、肩关节正位摄影,中心线正确射入点是肩胛骨喙突
18、肩关节前后位摄影是显示肱骨头与关节盂关节间隙的切线像、肩胛骨喙突对准胶片中心、中心线对准喙突投射、可检查肱骨近端骨质病变
19、足内斜位摄影时,足底与暗盒的夹角为.30°~45°
20、检查胆脂瘤的最佳选择体位是梅氏位
21、鼻骨侧位摄影时与胶片垂直的是瞳间线
22、疑有肺尖处病变应选择的摄影位置是胸部前弓位
23、常规肺部摄影正确的呼吸方式是深吸气末屏气
24、胸部摄影,FFD选用cm的原因是避免因左右径较宽、前后径较厚引起的影像放大
25、肋骨斜位摄影,目的是观察腋中线,肋骨弯曲部骨质情况
26、膝关节侧位摄影,关节需屈曲°
27、髋关节前后位摄影的叙述是股骨颈及闭孔无投影变形
28、经肾脏排泄的离子型对比剂是泛影葡胺
29、含碘对比剂的说法是不被机体吸收;大多由肾脏或肝脏排泄;以原形排泄;经血管注入的对比剂,一般不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30、血管造影时引入对比剂的方法属于直接引入法
31、股骨颈骨折观察前后移位时,理想摄影体位是股骨颈仰卧水平侧位
32、标准姿势的叙述是人体直立、掌心向前、两眼向前方平视、双上肢下垂置躯干两侧
33、听眶线的描述是外耳孔与眼眶下缘的连线(ABL),
2.听眦线(OMBL),外耳孔中点与同侧眼外眦的连线。听眦线与听眶线约呈12~15度角。
34、切线投影的叙述是中心线从被检部位边缘通过,称切线投影;某些病变于边缘凸出,可采用此法;某些病变边缘凹陷,可采用此法;某些病变表面病灶,可采用此法
35、被照体矢状面与胶片平行的摄影体位有心脏左侧位
36、与剑突末端至肚脐连线中点位于同一平面的是第1腰椎
37、颅骨骨折患者通常首选的摄影体位是头颅前后位、头颅仰卧水平侧位
38、拟诊上颌窦积液的患者应首选的摄影位置是站立瓦氏位
39、内听道病变通常选用的摄影位置是斯氏位、颅底位、汤氏位
40、除常规胸部后前位、侧位外,胸腔游离积液、包裹性积液、左心房增大还常选用的摄影体位是胸部侧卧后前位、切线位、右前斜位
41、腰椎滑脱、腰椎椎弓峡部裂、脊柱裂分别首选的摄影体位是腰椎前后位、侧位;腰椎斜位;腰椎前后位、骶骨前后位
42、胸部后前位摄影标准影像显示是肺门阴影结构可辨、肺尖充分显示、膈肌、心脏、纵隔边缘清晰、肩胛骨须完全显示于肺野之外
43、头颅摄影注意事项的叙述是颅骨切线位可不用滤线器、中心线倾斜角度必须准确、可取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焦-片距一般为cm
44、头颅侧位摄影的叙述是常用于检查颅骨骨质改变、头颅常规摄影体位之一、矢状面与台面平行、瞳间线与床面垂直
45、汤氏位照片显示是照片包括全部枕骨、岩骨、眶骨及下颌骨升支、矢状缝与鼻中隔连线位于照片正中、两侧内听道位于岩骨正中清晰显示、鞍背于枕骨大孔内1/2处清晰显示
46、柯氏位摄影,中心线与听眦线夹角是23°
47、许氏位摄影的叙述是患者头颅呈标准侧位、耳廓前折、多用于检查乳突气房、中心线入射点为对侧乳突尖上8cm处
48、乳突双15°侧位,亦称为劳氏位
49、胸部摄影是焦-片距应为cm、应使用滤线器、应使用短摄影时间、常规站立后前位
50、胸部正位取后前立位摄影的原因是能正确反映胸部脏器的确切形态、能观察到产生气液面的病理改变、肩胛骨易于投影在肺野之外、心脏放大率小
每天积累一点,职称考试轻松过。